close

台灣當代小說~想我眷村的兄弟們
     語三乙  9302222 陳怡寧 

因為朱天心出生及生長於眷村,故朱天心在文學創作上,有過一段描寫眷村生活的作品出現,而此篇即為眷村作品之一,不同於一般的寫作,眷村寫作的觀點及視角,通常都是以眷村的人民為主,就如同這篇一開頭,就以一個生長的眷村的女孩為主,寫出女孩們在眷村生長的點點滴滴。
  
  他盤桓在他們周圍,像一隻外來的陌生的鳥,試圖想加入他們,多想念與他們一起廝混扭打時的體溫汗臭,乃至中飯吃得太飽所發自肺腑打的嗝兒味,…

  在那都是男孩子的環境裡,她隱藏的自己女孩子的特徵,經歷漫長又尷尬的青春期,如此在眷村裡的女孩終於成長,直到搬離眷村,遷入不僅僅只是單純外省人的環境之中。

  原來,沒有親人死去的土地,是無法叫做家鄉的。

  離開了原本熟西的環境後,女孩才開始意識到所謂自我定位的問題,她在這個社會裡,有著一個社會賦予的尷尬身分,在台灣他是屬於外省人,卻不能在中國那個國家,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,他們是被遺棄的一群,夾在兩個國度裡,卻不知家鄉該是怎麼樣的存在。

  總而言之,你們這個族群正日益稀少中,妳必須承認,並做調適。

  身處在這麼曖昧不明的一個身份,女孩還是結婚了,並且是與一個本省籍的老公結婚,婚後為了這個分份所產生的紛爭,那是在所難免的,畢竟這個問題,曾經轟轟烈烈的甚至引發了場暴動,至今我們依然可以記得那場浩劫,卻依舊在那些瑣碎的事物上,提起這樣的傷痕,一如文中最親近的丈夫也是如此,那說國語和說台語的紛爭,每逢政治最愛炒作的選舉時刻,就是越顯的白熱化,是那些人都喊著要族群融合,卻又在一次又一次的選舉時刻,揭開這樣的傷疤,幫人民血淋淋的溫習著過去的傷痛,如此又是何須呢?
  就如同上面文本所說的那句話,眷村這個族群正在日益減少中,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適應著不同省籍間的生活,而非再一次的提起這樣的風波,讓那些曾經單純的事物及記憶得以保存,如同文中主角所追憶,而讓現在的社會更加合諧,才是我們需努力做到的。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new22 的頭像
new22

台灣當代小說期末報告

new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